公正處事,被群眾尊為最信得過的人
在電網建設中,青賠民調這個活,可是一件令很多項目經理頭疼的事情。特別是在建設輸電線路工程中,往往要涉及到方方面面,立塔放線所經過的村鎮(zhèn)、路段,要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稍有不慎,就會影響到工程的建設和進度。
在國網荊州供電公司荊力總包輸變電分公司,就有這么一位擔負著青賠的民調高手——馬利軍,被大家親切地譽為項目工地“和泥人”。他總能將各種矛盾圓滿地處理妥當,讓群眾滿意,讓工程建設順利進行。
荊力總包輸變電分公司是荊州電網建設的主力軍,擔負著荊楚大地各項輸變電工程建設的重任,每年都有多項輸電線路開工建設,工程任務繁重,各種青賠民調工作也就相應繁雜。
多年的項目工程建設,多年的青賠民調工作,讓馬利軍意識到,協(xié)調化解糾紛,不僅不傷和氣,還有利于雙方節(jié)約時間和經濟成本。“只要為了調解成功,說再多的話跑再多的路也是值得的。”
作為一名線路工地上的青賠民調員,必須要熟悉相關法律法規(guī),及時掌握引發(fā)矛盾糾紛的根本原因;在協(xié)調過程中,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讓當事人信任你。“既要講政治、講法律、講原則,更要具備耐心、細心、慧心、走心。”
有了這個準則,每一個項目工程開工建設,他都要與群眾“擺龍門陣”,交心談心,了解他們的矛盾點、訴求,并詳細記錄下來,找到合適的協(xié)調方式,這就是馬利軍的制勝“法寶”。他也因此被群眾尊為最信得過的人。
依法踐行,不折不扣的民調高手
說馬利軍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民調高手,一點不假。
年過半百的馬利軍,已經是工地上的一名“老線路”了。而作為一名“老線路”,不僅要有過硬的業(yè)務技能,還要能處理工地上瞬息萬變的突發(fā)事情。
去年,公司在監(jiān)利縣建設110千伏“容毛”線路工程時,有一基塔要立在一個農戶家門口的耕地里。沒想到被這家農戶的主人陳老漢一口拒絕,“這可不行,我家門口的這塊地,別個出高價要換做宅基地我都沒答應的,就為了圖個耕種方便。你們在我的耕地中央立上個塔,那會給我耕種帶來好大的麻煩。要不,你們就改下道。”
項目部負責人磨破了嘴,跑斷了腿,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甚至還把村委會的人請出來了,也沒簽成協(xié)議。
馬利軍正在另外一個工地上,一接到消息,立即趕到施工現場。其實,陳老漢的事他早有耳聞,這之前就已經把他家的情況摸得一清二楚,也打過兩次交道。
他不緊不慢地跟陳老漢拉起了家常,“老陳,聽說你的兩個孩子都蠻有出息,大兒子還考進了公務員隊伍。”
兩個兒子一直是陳老漢的驕傲,大兒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年還成了某機關部門的“一把手”,小兒子也是學業(yè)優(yōu)異,大學畢業(yè)就被留任高校任教。
要不是自己舍不得家門口的那一畝三分地,圖個鄉(xiāng)里自由自在的生活,早就與老伴一起進城跟孩子們照顧孫伢,享受天倫之樂去了。
兩人就這么一會兒國際大事,一會兒家長里短,天南海北,聊著聊著,馬利軍把話題轉到了“遵章守法”上。他說,我們國家現在依法治國,國家電網公司修建變電站,架設輸電線路,都是依法踐行,是為了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說得直白點就是跟老百姓提升幸福指數的。因此,我們老百姓也得知法、懂法、守法,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以大局為重,為大多數人的利益著想。陳老漢頻頻點頭,似有所悟。
馬利軍從包里拿出一沓補償材料:“給您的補償,都是按照國家規(guī)定計算出來的,一分錢沒有少給您。您看,我這里的材料,都是其他人家的協(xié)議。您要是還一直阻攔,最后影響了架線,就涉嫌違法了。”
“這個線路都是事先規(guī)劃好的,更改一下就會牽一發(fā)動全身。那個損失就無法估算了。再說了,您這樣一再阻攔,對孩子也不好。”
陳老漢沒想到自己的倔強,不僅有這么嚴重的后果,甚至還會影響到孩子,終于沉不住氣了:“馬老哥,我聽你的,你把協(xié)議給我吧,我現在就簽。”
情感“和泥”,用法律和道德做“工作”
遇到像陳老漢這樣能講得通道理的,還算好的。要是遇到那些油鹽不進的主,任憑你說破了天也不依不饒,甚至還來動粗的,馬利軍也遇到過無數。
“對這種人,我們搞青賠民調工作的,當然還是得依法辦事。”馬利軍介紹說,“既不能讓國家、企業(yè)遭受損失,也不能助長無理取鬧者的歪風邪氣,這就需要依靠各級政府部門,動用各種社會資源關系,想盡一切辦法,做通群眾的思想工作。”
而令人稱奇的是,他總能將事情“擺平”,讓群眾最后都能心甘情愿地接受協(xié)調結果,這都得益于他有一顆平常的心,不怕費嘴磨舌,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理解對方的心情。
在領導的心目中,馬利軍吃苦耐勞、腳踏實地、辦事穩(wěn)重;在同事們的眼中,他兢兢業(yè)業(yè)、樂于助人、心地善良、平易近人。
青賠民調工作經常沒日沒夜,非常辛苦,但他不在意這些艱辛,他最在意的,是青賠的協(xié)調方案是否解決、群眾是否滿意。
有人說,在項目工地上,青賠民調工作就是“和稀泥”,但在馬利軍看來,真正要做好這項民調工作,應該用情感去“和泥”,用事實來“攪拌”,用法律和道德做“工作”。說得簡單一點,就是既不能損害公司的利益,又要兼顧群眾的合理訴求。要拿捏住這兩個關鍵點,沒有幾把刷子,還真不行。
“每次處理的情況都不一樣,但是不管遇到什么事,在處置前就應先思考如何說服協(xié)調,怎么說、說什么才能讓對方聽進去。”憑借多年的經驗,他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策略。
“我也沒干什么大事,就是做了自己的本職工作。”馬利軍總是這么謙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