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是一種情懷,更是一種精神,情懷就是不忘初心,精神就是砥礪奮進。山清水秀的梁家河,是習總書記青年歲月的縮影,是精神力量的源泉。這里發(fā)生的故事讓總書記難以忘懷,這里的老鄉(xiāng)讓總書記時刻牽掛。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時過境遷,梁家河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總書記卻說:“作為一個人民公仆,陜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里培養(yǎng)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無論我走到哪里,永遠是黃土地的兒子?!?/p>
1969年1月,一幫北京城里的年輕人背著行李,坐著牛車,頂著陜北冬季凜冽的寒風,來到延川縣文安驛鎮(zhèn)的梁家河村,插隊落戶,經(jīng)受磨煉。1969年1月到1975年10月,梁家河人民的生活還很落后,很原始。知青居住的窯洞里,不足2米長、1.5米寬的土炕上住著6個知青,照明用的是煤油燈,就在這樣艱苦環(huán)境下,他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煤油燈下讀書學習。書本成了他開闊視野,拓寬思路的唯一途徑,成了他日夜陪伴的朋友,習近平居住的窯洞炕沿上、鋪蓋上、枕頭邊上全都是書。他白天在放羊坡上看書,晚上湊近煤油燈看書,煤油煙熏得他臉上、鼻子上都是黑的,用梁家河村民的話講他有“讀書癮”。在這7個年頭里,由于讀書學習讓他開過了視野,正是這一愛好和習慣讓他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能力,養(yǎng)成了不倦學習的精神和良好的學習方法,伴隨他的一生,造就了他思路寬廣,思想活躍,分析問題強勁透徹的能力。在梁家河的七年,他過了四關(guān):“跳蚤關(guān)、飲食關(guān)、勞動關(guān)、思想觀”。他除了和群眾一道打壩、修梯田外,更多的是和群眾在山上干農(nóng)活,生產(chǎn)糧食發(fā)展農(nóng)業(yè)。他帶領(lǐng)鄉(xiāng)親們修建水井和沼氣池,使梁家河走上了一條健康發(fā)展的道路。這也是為梁家河群眾改善生存環(huán)境和生活質(zhì)量真實見證。
梁家河是習近平與老百姓結(jié)下深厚情誼的地方。他在梁家河從最基層的社員做起,在生活條件艱苦的梁家河歷練幾年后,習近平當選為村大隊書記,他總是能做到吃苦在先,享受在后,臟活、苦活、累活他都帶頭,處處以身作則,他的付出得到鄉(xiāng)親們尊重和信任,入了團、入了黨。青春時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成就了習近平的一生。
梁家河的精神能真切的讓人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與梁家河群眾相濡以沫、苦干實干的奮斗歷程、為民情懷和敢為人先,廉潔奉公的崇高精神。認真深入學習梁家河精神蘊含的大學問,使我們不斷增強立足崗位、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的信心和動力。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實踐觀、發(fā)展觀,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提升黨性修養(yǎng);認真體悟其中蘊含的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頭苦干的作風,攻堅克難的意志,民族復(fù)興的夢想,進一步樹牢“四個意識”,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心里走。讓梁家河精神激勵我們不忘為民服務(wù)的初心,砥礪前行,追趕超越,為建設(shè)堅強智能電網(wǎng),創(chuàng)一流供電企業(yè)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