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種種原因”,近期國際油價暴跌,為此中國出動了84艘巨輪集體直撲海灣進行“掃貨”。而在中國市場,雖然國家有調控政策,但3月17日24時油價也跌入五元時代(92號汽油為5.5元/升;95號汽油5.86元/升)。
油價觸底無疑能起到刺激燃油車市場的效果,但對目前政策大力扶持的電動汽車卻不是什么好消息,特別是隨著補貼逐年滑坡,十分會讓新能源汽車“打回原形”,讓人捏了一把汗。
新能源汽車有前途嗎?
受限于化學電池的儲能、安全、充放電能力,充電設施建設等等因素,顯然在實用性上,電動汽車相比傳統(tǒng)燃油車沒有領先的優(yōu)勢。但幾年前中國還是開始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車產業(yè)。
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水分”
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約120萬輛,而狹義乘用車總銷量達到了2000萬輛以上,新能源汽車只占到了約6%的市場份額。這當中還有網約車、出租車、共享出行等“水分”,實際落實到消費者頭上的更少。
大功率充電設施建設
很顯然,真正的消費市場對電動汽車并不太買賬,畢竟在功能務實屬性上,還是燃油車更契合日常家用需求。而想要新能源汽車真正能從燃油車手里接棒,大功率充電設施建設,突破電池技術瓶頸(例如石墨烯、超級電容),完善電池產業(yè)鏈(從制造到回收)等等因素都得達到新的高度,這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新能源汽車更需要政策的長期扶持,且不能因為變化的局勢(例如油價)有太大波動。
政策為什么扶持新能源汽車?
石油過度依賴進口,危險!
石油過度依賴進口
中國有全世界最齊全的工業(yè)體系,是制造大國,自然也是能源消耗大國。從能源供應結構來看,2019年,中國從國際進口了約5億噸石油(進口量全球最高),占總量高達72%,比2018年又高了2個百分點。世界局勢風云變幻,石油對海外的過度依賴其實是非常危險的信號,也必然刺激國家從政策角度進行能源結構的調整。
煤炭資源相對更豐富
相比于石油,中國的煤炭資源無疑更豐富,儲量比例越占全球儲量13%,位居第四。雖然進口量也巨大,但國際上對于煤炭資源不像石油那么敏感,對國家能源安全的威脅等級低一些。而火力發(fā)電(耗煤)又是中國發(fā)電量的主要能量源,2019年,火電占發(fā)電總量依舊超過70%。
簡單點說,降低燃油車市場份額,轉而發(fā)展電動汽車,就等于將石油進口壓力轉移煤炭資源上,可以有效降低石油進口受困的威脅度。除此之外,相比石油這種不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所需的電能也并非非火電不可,隨著核電、水電、太陽能等發(fā)電量逐漸提升,也可以緩解火電的壓力,實現真正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排放集中在居民區(qū),難受!
純電動汽車確實能夠實現節(jié)能減排,但這僅限于消費者的出行。先不說目前電池制造工業(yè)本身的高污染屬性,就能量來源而言,作為二次能源,國家發(fā)電本身就帶有損耗污染。
于是,很多人都說了,純電動汽車只是將污染轉移到了產業(yè)鏈上游的電廠,并沒有改變其本身的污染屬性。這么說只能算對了一半。
內燃機熱效率太低
首先是節(jié)能,傳統(tǒng)內燃機能量轉化效率偏低,汽油完全燃燒產生的熱量最高只有40%轉化成了動能,且經過幾百年的發(fā)展已經沒有多少潛力可挖。而如果用電驅動,驅動電機卻能夠將95%的電能轉化為動能,大大提高節(jié)能潛力。
電動汽車能量轉化效率高
至于發(fā)電過程的能量轉化效率,通過對火電、核電、水電以及太陽能電站發(fā)電量占比的調整,發(fā)電的能量轉換效率不僅可調。而且,隨著核電、太陽能發(fā)電比例的升高,發(fā)電所需能量的價值也不再那么“金貴”。同樣的,隨著火電比例的降低,發(fā)電帶來的污染也會隨之降低。即便短期內不能完全消滅發(fā)電過程的污染問題,但通過將污染轉移到產業(yè)鏈上游,也可以有效改善生活聚集區(qū)的環(huán)境。
總之,在可預見的未來,當國家已經通過能源結構調整完全實現無公害發(fā)電,再配合實現全面電氣化的電動汽車,我們將迎來真正的“綠色出行”時代。
僅從事低端制造業(yè),憋屈!
18世紀60年代,在英國引發(fā)了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到21世紀前后,中國已然成為工業(yè)大國。經過幾個世紀的發(fā)展,以內燃機為核心的工業(yè)產品已經逐漸沒有多少油水可榨,“Made in China”一直處在走量不走質的低端產業(yè),什么雨傘、拖鞋、衣服等等。低端制造業(yè)利潤率太低,14億人其實都在賺辛苦錢。
中國制造2025、工業(yè)4.0目的就是將低端產品轉移出去(例如南亞、非洲),讓勞動力著力于從事以第二次工業(yè)革命(電氣化革命)、第三次工業(yè)革命(信息化革命)的成果為核心的高端產業(yè)鏈,例如電子信息產業(yè),這才是從頂層架構上給中國人“減負”。
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可以促進國內車企擺脫“躺著掙錢”的狀態(tài),刺激企業(yè)進行高新技術開發(fā),例如三電系統(tǒng)、插混系統(tǒng)、輕混系統(tǒng),乃至5G應用、自動駕駛、人工智能等等。
從國際大環(huán)境來看,只有當比亞迪、吉利、上汽等車企的新能源汽車(不一定是整車,只要是關鍵技術或零部件)真正能走出國門了,我們才算初步奠定汽車產業(yè)制造強國的地位。漸漸地,我們也可以稍微放放艱苦奮斗的大旗,不那么拼命掙辛苦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