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銳風電浮沉錄:曾經的風電“巨無霸”緣何一步步隕落?

作者:席菁華 發(fā)布時間:2018-05-18   來源:能源雜志

深陷債務危機的華銳風電多次掙扎在生死邊緣。風電巨頭的救贖之路,仍然坎坷。

2006年,41歲的韓俊良說服投資客成立華銳風電,通過買圖紙的方式快速切入風電市場。

2008年,華銳風電緊跟國家政策轉戰(zhàn)1.5兆瓦大功率機組,采用價格戰(zhàn)手法快速膨脹,一舉拿下國內風電廠商的頭號交椅。

3年后華銳風電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以每股90元的天價登陸A股,募資94.6億元,超募58.7億元,這是神話般的崛起。

更為戲劇的是,華銳風電飚上巔峰之后業(yè)績旋即變臉,股價高價跳水,成為了登高跌重的代名詞。

昔日巨頭風光不再,一直披星戴帽游走在退市邊緣的華銳風電市值不及95億元,近年更連連虧損超百億。

而近日,一樁訴訟案再次將曾經炙手可熱的華銳風電推向了風口浪尖。

華銳風電公告稱,1月25日凌晨收到美國律師郵件通知,陪審團就華銳風電涉嫌電信詐騙、竊取商業(yè)秘密以及共謀罪案件訴訟達成一致決議,認為以上三項罪名成立。法院預計將于2018年6月4日作出判決。如罪名成立,華銳風電最高將面臨4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11.98億元)罰單,相當于罰掉了約3倍身價。

雖然2018年1月29日,華銳風電發(fā)布公告稱其2017年度業(yè)績扭虧為盈,但救贖之路依然坎坷。

曾經的風電“巨無霸”緣何一步步隕落?5次換帥仍未能成功救贖的華銳風電,何時才能“東山再起”?

神話崛起

華銳風電橫空出世,離不開韓俊良的“富有遠見”與“不計代價”。

從創(chuàng)辦到上市,韓俊良作風激進,每賭必中,幾乎每一步都走在政策和市場前面,成為政策的最大受益者。

2004年,中國風電尚未大規(guī)模啟動,風機制造80%由外資控制。當年,兼任大連重工機電設備成套有限公司總經理的韓良俊做了一個決定:買下德國富蘭德(Fuhrlander)FL1500系列風機生產許可證,這為巨頭誕生埋下了伏筆。

2005年7月,國家發(fā)改委出臺政策,要求風電設備國產化率要達到70%以上,否則風電廠不允許建設。此外,風電特許權招標對大功率機組青睞有加。

2006年,手握設備和廠房的韓俊良與資金方一拍即合成立了華銳風電。此番與資本的結合,讓大規(guī)模的風機生產制造成為可能。

彼時,基地式的發(fā)展對設備國產化,以及追趕國際大兆瓦機組需求極為迫切,時任國家能源局局長的張國寶頒布“風電三峽”戰(zhàn)略。

政策打開大門之際,華銳風電候時已久。在業(yè)內750KW機型占主流之時,為避免與行業(yè)大佬金風科技正面交鋒,華銳風電選擇上馬1.5MW機型。2006年,華銳風電推出我國首臺國產化1.5兆瓦風電機組。而選擇發(fā)展1.2MW機型的金風科技事后發(fā)現,1.5MW風機更對五大電力集團的胃口。錯失良機的金風科技,眼睜睜看著取得先機的華銳斬獲更多的風電設備大單,攻城略地,一騎絕塵。

政策利好之下,急于“跑馬圈地”的發(fā)電集團開始大建風場。華銳憑借兆瓦級風電的優(yōu)勢贏得先機,加上薄利多銷的市場策略、強悍的總裝能力迅速打破行業(yè)格局,把當時“外包模式、出貨慢”的金風科技遠遠甩在身后。

[1] [2] [3] [下一頁]

      關鍵詞:區(qū)塊鏈, 華銳風電


稿件媒體合作

  • 我們竭誠為您服務!
  • 我們竭誠為您服務!
  • 電話:010-63413737

廣告項目咨詢

  • 我們竭誠為您服務!
  • 我們竭誠為您服務!
  • 電話:010-63415404

投訴監(jiān)管

  • 我們竭誠為您服務!
  • 電話:010-58689065